中国九三大阅兵广受多方关注,引起巨大震撼,其影响力非常深远,有可能成为扭转世界权力平衡的标志性事件。
多年来,大陆的战略取向被西方战略分析师界定为以拒止为主,也就是阻挡美国及其盟友在中国周边闹事。美国呢,它就不断拉一些盟友在西太平洋海域进行自由航行和军事演习。中国的对策是造岛,岛的周围就成为中国领海,接近人造岛的外国船舰就被警告和驱逐。阅兵之后,中国公布新法令,将黄岩岛划为自然保护区。黄岩岛距离菲律宾约180海里,是面积庞大的环形岛礁,也是2012年导致中菲之间开始激烈斗争的起点。
性质上,黄岩岛的定位与十多年前静悄悄地造岛行动差别很大,应当称之为进攻性拒止行为,所以是在大阅兵之后宣布。这是以实力作为后盾,等待菲律宾和美国的反应。如果反应不强烈,那么阅兵就取得了一次实质性的重大胜利。
这次大阅兵所展示的先进武器,特别是东风61,直接威胁美国本土,加上一系列高超音速导弹 ,对美国的航母构成无法阻挡的威胁。所以,大阅兵的真实意图恐怕不在南海,而是在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也就是说,中国试图以足够的军事优势压制美国,使后者不敢发动战争。这就是孙子兵法的上战,以不战而屈人之兵。
九三阅兵有26国的首脑和10个国际组织的负责人专程到北京共襄盛举,这与拒绝参加此次阅兵的美国盟友们或单独或集体跑到白宫去当面接受川普的羞辱和霸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习近平要廣结善缘,而川普却以他惯用的各个击破的手段,抢夺盟友的资源。这些盟友依然抱着些微的期望,觉得它们不能失去美国的保护。中国展现出新型武器,使日韩等国觉得更需要抱紧美国的大腿。但是,如果川普或者后来的美国总统不肯挑战中国时,它们怎么办?
到那时,国际权力的天平就要向中国倾斜了。
当然,大阅兵展现的实力也加强了中国在关税谈判桌前的底气。
如果我们深层探讨本质问题,应该问的是,为什么中国能够在短短的80年,制造业压倒西方,科技超越欧日,人工智能基本上跟美国平起平坐,而在先进武器方面,例如高超音速导弹和六代战机,已经超越了美国。其中必然有深层原因。那么,什么是深层的原因呢?
在过去80年间,前37年,由于是一人独断专行,发动大跃进和文革,激烈的政治斗争几乎把国家搞垮。这就使人难以想象,中国为什么能够物极而反,随之腾飞,早年超英,继而超德,然后在2010年超日,现在正在超越美国。这绝不是能够通过取巧,局部取胜的手段可以达成的。它必然有根本原因。
大陆有一位经常跟西方学者辩论中西方政治问题的风险投资家,精研政治学,此人名叫李世默。他曾经说,奥巴马的行政经验比不上中国一个大县的县委书记。这里,他点到了问题的核心。美国,甚至整个西方,以及所有用普选选择政治领袖的国家,它们政府各阶层的领导绝大多数都不是治理人才,而是搞政治的高手。这是中西方政治制度最根本的差别。
笔者在美国读政治,一直对一个现象非常困惑,那就是,政治系通常都有一个行政管理的支系,课程包括税务,犯罪学,监狱管理,人事管理等等非常实际的学科。可是,这个支系的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不从政,他们去参加考试,成为公务员,或者监狱官,小镇的经理(city manager)等等。我们耳熟能详的政客,上至总统,各部门首长,以及联邦和各州的国会议员,绝大多数都去读法律系,然后参加选举。也就是说,他们不参与实际行政事务的操作,对治理,不感兴趣。
简言之,在所有通过选举产生政治领袖的国家,他们的专业是赢取选举,不是治国。在西方,政治的核心定义是权力。经常被引用的政治的定义是:谁取得权力和如何取得权力。
另一方面,孙中山先生说,政治就是管理众人的事。他继承的是中国的传统,是孔老夫子的修齐治平的大道理。是的,中国与西方,在对政治的基本定义上就分家了。只不过,我们后来自卑地放弃了从我们自己的定义去推演自己的体制,反而把定义不同的西方体制搬了过来。西方体制的核心就是取得政权的手段,而它们认可的手段就是选举。
中共建国后的前37年是政治挂帅,为了政治正确进行了多次残酷的斗争,大伤元气。后43年是经济挂帅,高举GDP,成绩惊人 。但是,不论是前37年,还是后43年,中共跟孙中山先生一样,都认为,政治就是管理众人的事。简言之,西方的政治定义是权力运作,中国的政治定义是如何治理。经过时间考验,治理压倒权力。
大阅兵可以被视为治理政治的成绩总结,它展示的是通盘筹划,严格执行,科技创新,凝聚成强大的国力。它也说明,中国为什么能够延续,在5000年后的今天仍然充满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