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翁履中:中國是美唯一不敢貿然出手的對手
美中即將於瑞典展開新一輪談判,可望討論關稅休戰期限延長90天,從原本8月12日順延至11月。旅美政治學者翁履中在28日臉書分析指出,這項動作表面上是技術性調整,實際上則再度印證“中國大陸是特朗普唯一不敢貿然出手的對手”。
翁履中28日於臉書發文指出,根據《南華早報》與《路透社》報導,這場即將在瑞典舉行的會晤,其實並無重大突破預期,重點反而是雙方擬將現行的關稅休戰期限延長90天,從原本8月12日順延至11月,給彼此更多協商空間。這不僅意味著美方擬對中國半導體、藥品、稀土礦與起重機等領域的新關稅將暫不實施,也讓原先可能升高的衝突暫時按下暫停鍵。
翁履中表示,這項延長雖看似技術性安排,但實際上卻是中美雙方“政治演出”的前哨戰。他直言,真正讓特朗普不敢貿然升高衝突的對手,衹有中國大陸。過去特朗普對歐盟、日本等盟友加關稅毫不手軟,甚至強迫簽下不對等協議,但對中國大陸,他選擇謹慎壓低語調,就是因為中國大陸是唯一在量體、戰略與科技上對美國構成長期挑戰的對手。
翁履中分析,特朗普與中國大陸之間的關稅戰,從來都不是亂槍打鳥,而是遵循他在海湖莊園時期所設定的戰略藍圖,透過談判為軸心,搭配威嚇、讓利與市場操作,迫使對方讓步。這套戰法對其他國家或許行得通,但在面對中國大陸時,特朗普與其團隊深知,若貿易、科技與地緣政治三線齊開而失控,最終對美國也沒有好處。
翁履中認為,近期美國對NVIDIA與AMD輸中晶片的出口限制開始鬆動,顯示出特朗普陣營正在營造“可以繼續談”的氛圍。而這場由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與中國大陸副總理何立峰主持的談判,也不僅限於貿易課題,還觸及TikTok未來所有權、美方要求中國大陸遏止芬太尼走私,以及雙方在AI與晶片供應鏈方面的出口控制框架。
翁履中說,外界更關注的是,這90天的緩衝期,極可能是為領導人會晤鋪路。翁履中指出,傳言中最有可能的時機點,將是10月底在APEC場邊先行接觸,接著11月初由特朗普訪問北京,時間點將與他2017年首次訪華的11月8日至10日驚人接近。他直言,這不是巧合,而是特朗普設計的政治戲碼,為的就是打造“讓中國讓步、特朗普勝利”的總統畫面。
翁履中表示,中國不只是被動應對。中國大陸正希望藉由領導人會晤展現穩定對外關係的能力,化解美方壓力,同時穩住國內對經濟下行的信心。兩人都清楚,這場談判不能走到摔牌,因為一旦對撞,沒有人是贏家。
翁履中認為,在這場大國博弈之中,台灣的角色始終敏感。翁履中提醒,當中美關係逐步恢復“可控互動節奏”,台灣若仍一廂情願地將“反中”視為“親美”的保證,卻不願保留任何彈性空間,可能會在真正需要爭取利益的時候,被排除在重要協商之外。他強調,美國不會為台灣量身打造戰略劇本,中國大陸也可能因台灣的選擇,喪失耐性。
最後翁履中指出,這場延長90天的關稅休戰,並不代表中美關係改善,而是象徵雙方衝突節奏進入另一個階段,台灣在其中不能只是選邊站,更要能“看得懂劇本”,否則在領導人上場之後,只能站在舞台邊緣,看著局勢被他人定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