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馬凱碩:西方主導的時代正在終結
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研究所特聘院士、新加坡前常駐聯合國代表馬凱碩近日在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舉行的“美國外交政策走向及其對亞太合作影響”分論壇上發言表示,我們正在經歷著人類歷史上巨大的變革時代,巨大的結構性變化正在發生,西方主導的時代正在終結。他強調,亞洲國家絕不能固步自封。特朗普會給亞洲帶來很多的問題,包括各種各樣的關稅制裁等等,但低估亞洲積累起來的韌性也是一個錯誤。
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第二個任期已開始3月有餘,在此期間,特朗普延續單邊主義和“美國優先”政策,以縮小貿易逆差為由對主要貿易夥伴頻頻揮舞關稅大棒。在此背景下,作為全球經濟增長引擎,亞太地區如何應對美國政策帶來的衝擊,引發全球關注。
馬凱碩在發言中說,首先,我們必須要理解我們正在經歷著人類歷史上巨大的變革時代,有著巨大的結構性變化,在改變世界的秩序,西方主導的時代正在終結。
馬凱碩用三個M開頭的單詞歸納:一是“多文化”,今天不再是西方主導世界,今天有很多成功的文明,而且改變了此前200年的格局。二是“多極” ,我們生活在多極化的國際中。三是 “多變” ,我們生活在一個多邊世界中,我們生活在一個地球村中。雖然特朗普推出單邊主義、退出聯合國的一些機構,但即使特朗普的退群,多邊主義仍然是主要的趨勢,像初升的朝陽一樣冉冉升起。
第二,誰能更適應新的格局呢?馬凱碩表示,此前200多年西方主導著世界,大家覺得西方應該更容易適應新的轉變、適應新的世界秩序,但是事實並非如此。 “我覺得西方仍然在成長的過程中,特別是我們可以關注到美國和歐洲之間的分歧和亂局,大家可以把一切歸咎於特朗普,他人有問題,把歐洲推到了一邊。但美國和歐洲的分歧是實實在在的分歧,是結構性的分歧。”
馬凱碩認為,歐洲仍然認為他們和美國之間共享的價值觀會永存,“但是美國人現在已經開始說我們首先要保護好自己的利益,我們首先要以自己為優先。” 馬凱碩說,“我強調這點是因為從傳統意義上來說,跨大西洋的關係是比跨太平洋的關係更加緊密的。但是現在我們看到亞洲甚至有更好的機會和美國建立起更好的關係,因為亞洲是可以把關係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礎之上,這樣反而我們和美國合作的機會更好。而且具有悖論意義的是,在世界上的大變局中有可能亞洲國家會有更好的成功。”
第三,亞洲國家絕不能固步自封。馬凱碩表示,因為亞洲國家也有實實在在的挑戰,例如特朗普對很多亞洲國家的產品增加關稅,“對我們來說有困難。在有些情況下,比方在美中關係當中,我們已經做好準備達成各種各樣的協議,達成各種跨太平洋的協議。在亞洲內部也有各種各樣的張力和困難,比如中印關係是有困難的,現在已經在改善中了,亞洲人必須有辦法處理我們關係中的這些困難,並且要克服各自內部的挑戰。”
在談到關於貿易和關稅問題時,馬凱碩表示,因為美國的體量太大了,對亞洲的影響太大了,無論如何不能低估美國,美國仍然是全世界最偉大的國家。展望未來,麻煩正在到來的路上,特朗普會給亞洲帶來很多的問題,包括各種各樣的關稅制裁等等。但馬凱碩強調,低估亞洲積累起來的韌性也是一個錯誤。“我經常提到RCEP,這是目前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議,它如此成功且安靜,所以大家都不會提起它。在這個地方我們的增長是顯著的,重要的是要認識到這一點。”
馬凱碩表示,亞洲正在安全地發展自己的貿易機制。“正在共同增長,中國的出口如果沒辦法出到美國或歐洲,就可以出口到世界其他地方。”他還指出,亞洲地區的人們相互交流,即便有不同觀點的時候也能互相說得上話。“我給大家舉一個例子,考慮到歐洲和俄羅斯有問題,其實最理性的是至少要跟俄國人說話,要有一些對話。特朗普現在都跟普京說話了,歐洲人怎麼還不跟俄羅斯人說話?如果特朗普能跟普京說話,為什麼你們不能?這是很實際的,我們要務實,歐洲的務實精神休假了。”他認為,亞洲的務實主義使區內得以發展,“我們會找到辦法應對危機的。”
馬凱碩還提到,討論美國實施關稅後果的時候其實也要教育美國的公眾,在很多方面他們從當前的體制中獲益了,“美國的經濟、美國的人民實際上是全球經濟的搭便車者,這些好處可能不是親眼可見的,但是實實在在的。”但若實施了關稅政策“他們就會失去這種特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