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2024 第二百零二期
 
Go to English Website
首页 | 文章与评论 | 书评 | 联系我们 | 广告 | 链接
www.ChinaUSFriendship.com
中評記者手記:從香港到北京的15個小時
作者 林艷
2020年4月1日


http://hk.crntt.com/doc/1057/1/4/0/105714026.html?coluid=93&kindid=10095&docid=105714026&mdate=0319001202

隨著新冠肺炎病毒在全球大流行,外防輸入已成為中國當前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3月15日,中評社記者因報道任務從香港返回北京,起飛前後親身經歷了北京接連推出的兩項重大新政:一是首都機場全部國際和地區進港航班均需停靠處置專區;二是自3月16日零點起,境外進京人員需要集中隔離。特殊情況下的15個小時,成為記者從香港到北京的非常距離,也留下了一段難以忘懷的人生回憶。

香港機場,接駁車上偶遇三個從紐約回來的中國留學生

為了這場特殊的旅程,記者提前準備了口罩、護目鏡、手套和帽子等防護裝備和酒精片、免洗搓手液、濕紙巾等抗菌用品。帶著全副武裝,記者於15日上午正式出發。一進香港機場,記者就發現,儘管機場人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明顯減少,但飛往北京的登機口卻是一副人頭攢動的場景。原來,有不少從加拿大、美國、菲律賓等國家回來的同胞從香港中轉回內地。其中,令記者印象最深刻的是從紐約回來的三個留學生。在搭乘接駁車前往停機坪的路上,有一個男生看到國航的大飛機,對身邊朋友說,“真是太親切了。我現在最大的心願就是回家,只要能夠回家,我都想在家門口跪著磕上三個頭。”另一個男生接話說,“越是在這個時候,越能感覺到祖國的好!”這些平時常在影視劇中聽到的對話如今真實發生在身邊,讓記者深深感受到留學生群體盼望回國的強烈心情。

 

登機起飛,一切都顯示這是一場非常之旅

記者注意到,這次同機的乘客都在裝備上下足了功夫,有人戴著護目鏡和遮臉帽,有人穿著雨衣,還有人直接穿了件防護服。經歷了填寫入境健康表,測量體溫等一系列流程,記者終於登上飛機。在座位上,記者利用酒精片、抗菌消毒噴霧等給座椅、小桌板和扶手等認真消毒,一陣忙活之後,坐下來打開手機看到新聞:即日起,首都機場全部國際及地區進港航班均停靠處置專區。旅客經由海關進行測溫等檢疫排查,邊檢辦理入境手續,非中轉旅客在專屬休息區等候擺渡車前往新國展旅客接駁區。記者心里不由咯噔了一下,趕緊聯繫單位司機,請他幫忙確認私家車是否可以到新國展接人。雖然還未來得及等到明確的回復,但廣播已經響起了起飛通知,只好先關閉手機。

飛行過程中,面對空姐是否需要餐飲服務的詢問,記者和同排的三位乘客都很默契地搖了搖手說不用;此後,有乘客詢問能否提供毛毯,空姐也表示疫情期間暫停提供。可見,為了盡量降低接觸和傳播風險,從乘客到機組都在客艙服務的過程中採取了與以往不同的行為模式。飛機上少了一份往日的熱鬧和互動,眾人在沉默和未知中一路向北飛去

 

驚魂一刻,五個旅客被提前帶下飛機接受檢疫

三個小時之後,飛機終於落地,機組通知大家耐心等候地面防疫工作組的檢疫準備。記者打開手機,一下子彈出了好多消息。其中一條是司機發來的,他說,已經和街道居委會確認可以到新國展接人,瞬間心中懸著的石頭落地。另一條則是家人轉來的新聞:為有效防範境外疫情的輸入和擴散,從3月16日零時起,所有境外進京人員,均應轉送至集中觀察點進行14天的隔離觀察。

過了一會兒,飛機響起廣播,播報了5個旅客的名字並請他們馬上聯繫乘務員。緊接著,這5個人被檢疫人員提前帶走。大家看得一頭霧水,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一位穿著紫色雨衣、戴著3M口罩和一副黑色墨鏡的阿姨輕聲問空姐:“他們怎麼了?不會是發燒了吧?”空姐回答說,“沒有。他們從嚴重疫情國家回來,所以需要提前下飛機做檢測排查。”空姐還補充道,“他們都被安排坐在最後一排。”聽到這裡,阿姨如釋重負地回到了位置上,嘴里念叨著“還好,如果他們發燒了,我們就全完了。”後來,記者在和這位阿姨的閑聊中得知她剛剛從加拿大出差回來。在等候的過程中,時不時可以聽到她和家人通話商量如何從北京回秦皇島的事宜,她說,“只要平安就好,集中隔離也不要緊。”

 

入境過關,重大政策的接連出台讓所有人都有些“懵”

兩項重大政策的接連出台,讓記者意識到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一個小時過去,大家終於等來可以下飛機的廣播通知。走出艙門,迎面而來的是四位穿著白色防護服的檢疫人員,他們戴著口罩、防護鏡等全幅裝備,現場氣氛立即變得緊張起來。根據檢疫的要求,檢疫人員要求嚴格控制下飛機的人數,一批安排20人接受體溫測試並放行。在一位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了衛生檢疫區的第一道關卡:提交入境健康申明表。記者現場觀察,大概有20個穿著防護服的工作人員,有人正在四處噴灑消毒劑,有人正在做秩序引導,也有人正對著監視器提醒旅客摘下帽子。當一個工作人員走過來檢查大家手上的入境健康申明表,才發現由於空姐信息更新不及時,記者所在飛機乘客機上填寫的都是舊版表格。所有人只好快速衝向旁邊的小桌台,拿起新表格抓緊重填,緊張程度像極了遊戲闖關中的快速答題。

重新遞交表格後又過了一段時間,工作人員開始分批放行,大家搭乘手扶梯到二樓通關查驗證件,一切完成後距飛機落地已經過去了近兩個小時。記者按照工作人員的指引進入一個新通道去取行李,但沿路沒有看到路牌提示,只好跟著感覺和人流走,一直來到一個圍滿了人的樓梯口。一問才知道,原來這是唯一一個取行李離開的通道,但必須按飛機班次一批批來,大家都在這裡等候航班通知下樓取行李。記者在二樓走了一圈,看到隨著抵達航班的增加,這個區域聚集的人越來越多,看起來有上千之眾,一些沒有座位的旅客甚至開始席地而坐,但放人取行李的進展卻十分緩慢。登機口三個維修工程技術人員被當作救命稻草,過來詢問他們在哪取行李,如何辦理轉機手續,以及餐廳在哪裡的人絡繹不絕。他們只能無奈地重複著一句話:“我們是修電腦的,不了解情況,請找航空公司工作人員。”

過了一會兒,三個工作人員拿著小蜜蜂擴音器來到樓梯口,提醒大家不要在樓梯口扎堆,有新的航班出來可以取行李時,他們會到樓梯口來通知大家。但由於擔心在其他地方聽不到聲音,無論他們怎麼勸說,很多人仍然堅持在樓梯口不走,場面一時有些混亂。記者建議工作人員利用機場廣播進行通知,但得到的回應是機場廣播需要播放辦理中轉的通知,他們用不了。於是,記者又建議對於新航班取行李的通知,不要只在樓梯口喊,而是由一位工作人員拿著小蜜蜂到二樓各處流動通知。令人欣慰的是,這個建議被他們采納了,樓梯口聚集的人也越來越少。

 

漫長的等待 溫暖的守候

記者來到登機口的一個角落欄杆處坐下,隨著夜越來越深,記者感到越來越冷,越來越餓。二樓沒有熱水和食品供應,出於對疫情的擔心,大家都盡量減少去洗手間,而人群聚集的情況也讓人感到焦慮。期間,記者和同機乘客好幾次聽到樓梯口處有工作人員播通知,也等不及他們過來就拿起行李衝過去,到樓梯口才發現是在喊別的班次,心情也隨著這樣的折返跑如過山車一樣上上下下起起伏伏。很快離下飛機已經過去4、5個小時了,乘客們剛開始急切離開的勁頭漸漸消失,等候廳里逐漸安靜下來。記者放眼望去,有人刷著手機,有人看著電腦,也有人打起了呼嚕,還有幾個女人正在用韓語閑聊,身旁戴著口罩的韓國小男孩開心地蹦蹦跳跳,似乎並不知道人類正在與一個叫新冠的病毒對抗。

9點45分,手機出現了一個陌生來電,電話那頭是讓記者取餐的外賣小哥。記者趕緊解釋,雖然此前訂了晚餐,但還在機場,估計要十二點多才能到,請他先放在門衛處。意外的是,外賣小哥回復“這樣豈不是會冷了,要不我先放回店里,等您回來了給我電話,我再給您送”。瞬間,一股暖流湧上心頭。想到外面單位司機也還在新國展等候,記者心頭五味雜成,對離開機場的渴望,對周邊環境不確定性的擔心和對守望相助的感動,一時間深深混合在一起。

轉眼已經臨近午夜,距離飛機落地已經過去近6個小時了。突然,一個工作人員一路喊著記者的航班號跑過來。終於可以取行李了!這個消息像黑暗中的一道光,一下子讓本已漸露疲態的大家迅速沸騰起來。記者也一邊快速地往樓梯口跑,一邊激動地給家人和單位司機分享了這個好消息。出示登機牌後,記者很快就在一樓取到了行李。一樓的空間確實不大,行李的另一側是排隊搭乘大巴前往新國展的隊伍。這一刻,對著大門,感覺空氣都是清新的。行李和人分開運送,搭載乘客的大巴車上,一股刺鼻的消毒水味道撲面而來,司機卡座與後區乘客之間隔著一道密封透明的屏障。車子很快便發動,還有一輛警車在前面開路。回頭看著漸漸遠去的機場,想到還有不少乘客在焦急等待,記者感嘆,雖然等待漫長,但自己還算幸運!

 

新國展走一趟,正式進入隔離程序

經過半小時的車程,終於抵達了新國展。這個入境旅客處理點是根據北京新政設立的,能在短短時間內建立起來,進行大規模的人員分流分置,委實令人震驚。根據境外入境人員目的地,大廳分為北京16個區臨時集散點和其他省市地區臨時集散點。每個集散點前都放著一塊非常顯眼的藍色牌子,中間是一片休息等候區,每個位置前後左右間隔一米之寬。大廳的左側擺著一圈桌子,集中放置著各區的紅標簽以及入境進京人員信息表。記者來到了所屬的海淀區,這也是現場人最多的一個區,工作人員都忙得焦頭爛額。記者領取了入境進京人員信息表(有固定住所)和私家車接機人員承諾書,一一填寫後交給了工作人員。最後經過溝通協調,由一位工作人員帶著包括記者在內17個有私家車接送的旅客來到了5號門停車場。停車場的工作人員認真審核表格後,打開一個通往室外停車場的大鐵門,大鐵門的另一側,有很多人正在站在那裡,等候他們的親人和朋友。而看看表,此時,已是16日凌晨1點。

記者很快找到了等候已久的單位司機,特別道了一聲感謝。因為工作的原因,記者往返香港和北京早已是一種常態,但卻從沒有一刻像現在這樣強烈地感覺到能夠回家真好。到了小區門口,收到了外賣小哥送來的晚餐,雪中送炭的溫暖,令人刻骨銘心。小區的保安過來測量了體溫,並遞來了一份《境外返京居家觀察承諾書》和《返京人員自願居家觀察承諾書》,記者一一填寫。回到住所,已是2點10分。

第二天早上醒來,記者接到街道居委會電話核實信息,並加入了一個微信群“3月15日紅色健康服務群”,入群後看到有6位同一天從境外回來的鄰居們。按照居委會的要求,在隔離期間,記者每天需要在群里和“京心互助”小程序上報體溫打健康卡,並且要隨時接聽居委會的視頻電話檢查是否在家,滿十四天之後,“京心互助”小程序將自動生成一個解除觀察證明。

經歷了特殊的15個小時後,又一個特殊的兩周,就這樣開始了

评论

如果您想评论这篇文章, 请先点这里免费注册!
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
如果您忘记您的用户名或密码,请重新注册!

遵守阅通公司提供的任何行为准则或其它通告;
保密您的服务账户密码;
如果您获悉与本服务有关的泄密行为,请立即通知我们。
自行配备上网和使用电信增值业务所需的设备,自行负担个人上网或第三方(包括但不限于电信或移动通信提供商)收取的通讯费、信息费等有关费用。
保证自己在使用各服务时用户身份的真实性,正确性及完整性。如果数据发生变化,您应及时更改。在安全完成本服务的登记程序并收到一个密码及账号后,您应维持密码及账号的机密安全。您应对任何人利用您的密码及账号所进行的活动负完全的责任,阅通公司无法对非法或未经您授权使用您账号及密码的行为作出甄别,因此本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
评论:
Copyright © 2007 China-U.S. Friendship Exchange,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 使用规则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