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在此論壇 (http://www.us-chinaforum.org ) 談到烏克蘭局勢時提到一位女士,即美國主管歐洲事務的助理國務卿紐蘭。這位從小就讀於培育精英的私立學校,然後進入常春籐大學,然後進國務院服務的美眉卻是滿嘴粗話的女強人。在一段被Youtube 披露的談話中,她脫口而出“操歐盟”,暴露了對歐盟的藐視,也震驚了北約盟國。據《紐約時報》報導,她曾親自到烏克蘭的獨立廣場去散發餅乾給示威群眾,赤裸裸地說明西方,特別是美國,對示威群眾的支持。我也提到,她的丈夫就是大名鼎鼎的新保守主義巨頭,歷史學家羅伯特•凱根(Robert Kagan)。今年5月26日,凱根在《新共和》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雄文,題目是“超級大國不能退休:什麽是我們這個疲憊的國家仍然欠這個世界的東西?”論者稱之為新保守主義宣言。
在這篇長文中,他縱觀美國從1920年以來的外交史,旁徵博引,情文並茂,氣勢磅礡,的確是一篇難得的好文章。報上説,奧巴馬看了此文,跟其幕僚討論了十分鐘之久(有人計算,奧巴馬上任至今已經打了177場高爾夫球,所以公務十分鐘對他而言表示非常重視),而《紐約時報》於7月6日將羅伯特與喜萊利兩人的照片放在一起,文章標題是“新保守派的下一步行動”,意思是說,新保守派雖然必需為攻打伊拉克的錯誤政策負責,但是,沉潛十年之後,他們又想借屍還魂,想要跟2016年大選呼聲最高的喜萊利聯手,跟她的“新自由主義”尋找共同點。
凱根首先指出,美國的外交思想一直存在着兩大派,一派是現實主義,另一派是理想主義。從1920年開始,也就是第一次大戰結束後,現實主義抬頭,有二十多年的時間,美國人不願意多管閑事,或者説厭戰。就像現在一樣,有一半以上的群眾在民意調查中認同下面這句話:“在國際關係中,美國應當管自己的事,讓別的國家盡力做好它們的事。”
是在這種現實主義的氣氛中,希特勒、墨索裡尼和日本軍國主義在歐亞大陸肆虐而美國無所動靜。雖然羅斯福總統有心採取行動,可是民意卻不到位。他那時的一句名言是:“在人間事務中,會有那麽一個時刻…當他們必需準備去維護,不單單是他們自己的家園,而是他們的教會、他們的政府以及他們的文明依以自存的人類共有信念。捍衛宗教、捍衛民主、捍衛國家間的善意,都集中於這次戰爭。要拯救一國,我們必需下定決心去拯救所有國家。”
結果,日本偷襲珍珠港決定了一切。美國擺脫了獨善其身的現實主義,積極參與二次大戰,並且戰後立刻致力於建立新的國際秩序。聯合國、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美國的強大政治、經濟和軍事的支持下,維護了世界的大體穩定。凱根説,“美國的這個新的總策略跟過去的‘常態’是截然不同的。它的目的不僅僅是維護美國人民的領土、繁榮與主權獨立,而是促進一個自由主義的世界秩序。它維護的不僅僅是美國的利益,並且也包括許多其他國家的利益。”他說,“這是美國在外交政策上的一次真正革命。”
他認為,四十年的冷戰,美國都是受到這一套總策略-捍衛自由主義世界-的指引。冷戰結束後,美國仍然沒有放棄這套策略,從1990年到1999年,它每隔17個月就採取一次武裝行動(巴拿馬、伊拉克、索馬里、海地、波斯尼亞、索馬里等)。這些都與美國的國家利益沒有多大關係,其主要目的是捍衛一種有利於自由主義的世界秩序。
凱根沒有提及的是,在他和其他幾個新保守主義者的極力推動下,小布什於2003年,以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和發展核武器為藉口,攻打了伊拉克。並且,他也沒有認錯。他只說,由於阿富汗與伊拉克的兩場耗時日久且損失重大的戰爭,美國人現在有了厭戰心理,一半以上的民意不贊成美國軍事參與敘利亞內戰和烏克蘭內戰。可是,在承認民心疲憊之後,他卻突然筆鋒一轉,回到他的主題:美國不能退休!
他說,民心疲憊是可以理解的,因為美國人,就像大力神一樣,扛著地球這副重擔已經很久了。“如果他們想要卸下這副擔子,他們是值得原諒的。”可是,問題是,“世界并沒有真正的、通盤的法律體系,更談不上一個民主的權威,足以讓所有國家遵守。”“美國不時需要用它的力量去強制達到它所認識的正義。這是一付沉重的道義擔子。”他說,“在國際領域,美國必需擔當起法官、陪審團、警察的角色,并在必要時採取軍事行動而成為行刑者。”
在最後幾頁,他充滿感情呼籲,敦促美國繼續挑起維護自由主義世界的重擔。他指責奧巴馬,説奧的態度是,“應付世界的實際情況,而不是設法使世界走向某種可能的方向。”他的論點是,若不是美國的理想主義和對自由主義的堅持,我們根本不知道什麽是世界的實際情況。隱含的意思:沒有美國的主動干預,世界的實際狀況可能非常恐怖。
針對中國,他問:“如果沒有美國在後面支撐,讓一連串擁有實力的國家把中國圈起來,中國會幹出什麽事?”意思,當然,是説中國會幹出一些欺壓鄰邦的事。他完全忽略的是,中國仍然是在振興之中,它的領海仍然被美國在背後撐腰的大小國家侵犯。
如果喜萊利果真當選下一任的總統,那麽我們幾乎可以肯定,她的外交政策會比奧巴馬強硬。2008年她輸給奧巴馬的一個主要原因,據專家分析,是因為她支持伊拉克戰爭而奧巴馬反對。她可能真的會接受已經被唾棄的新保守主義,跟凱根混在一起。可是,凱根的觀點卻存著相當重大的缺陷。
首先,相對於上世紀,美國已經不具備絕對優勢,尤其是在經濟實力上,長期捲入這種鬥爭只會繼續消耗美國的實力;第二,事實證明,伊斯蘭教基本上跟自由主義思想之間存在着無法妥協的矛盾,至少在阿拉伯世界是如此。伊斯蘭教的基本教義是“除了阿拉,沒有上帝”(God but no God), 其與異教徒之間的對立絕對不是短期內可以妥協的。我們看到美國在阿拉伯世界已經造成的亂局,並且這種亂局可能會持續數十年。強要阿拉伯國家接受西方的自由主義思想,其後果不但是替自己找麻煩,也是替其他俗世政權找麻煩,如中國的疆獨。第三,不同的政治體制應當有權按照各自的歷史文化傳統,尋找自己的道路, 不應當,特別是不應當用武力,或暗中鼓動群眾運動,去顛覆他國政府,要它們也實行自由主義的政治制度。
總之,凱根所說的美國是理想主義的美國,但是,有更多人卻認為它是一個想要繼續維持霸權的美國。客觀地説,兩種因素都有。只不過,當我們看到阿拉伯世界和非洲的亂局,不論是理想還是霸權,捍衛起來都是吃力不討好的事。美國的外交政策可能到了尋求大國和解而不是獨霸世界的時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