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注:发表在《文物天地》2012年第9期上的论文。
三
甲骨文是商代晚期王室贵族用来记录他们日常占卜活动的纪录,事实上,他们也在青铜器(图8)、玉器(图9)和石器上铸刻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字。拉文达是奥尔梅克文化繁盛时期的中心,其地域靠近墨西哥东海岸的墨西哥湾(图10 )。
奥尔梅克文化既然分布这样广泛,其繁盛时期的拉文达遗址中,除了上述玉圭上留有与中国甲骨文一致的文字遗存外是否还应留有其他文字。带着这一疑问,我在调查藏有大量拉文达出土的奥尔梅克文物的毕尔霍摩萨市立博物馆(Villahermosa Museum)的库藏文物时,竟然又发现了一件刻写有甲骨文的石磬(图11 )。这是一件石质的敲击乐器石磬,其形状与中国出土的石磬基本一致(图12)。这件石磬上刻有两行铭文,一作横行4字,根据及古文字结构释读,自左向右读为“戉尹入三”,作简笔,“磬”外以不封口的方框作“ㄩ”,可能是圈定此件的符号,可释读为“石三(此)磬用”。“ 尹”在甲骨文中为主管地方政务的职官, [30] “戉”为地名,故“戉尹”当为戉地的执政官,“入” 在甲骨文中前文已经讲过是地方向中央王室贡纳的用词,1976年发掘的安阳妇好墓中, 出土一件石磬,其上即刻有“妊竹入石”,另一件玉戈刻有“卢方皆入戈五”,是方国部族向商王贡纳的实物资料 (图14), [31] 与甲骨文资料记载正可相互印证。

甲骨文中记载地方职官向中央王朝贡纳物品的记载很多,例如:
虎入百。 (《合集》9272)
竹入十。 (《乙》4525)
郑入二十。 (《乙》5407)
与此“戉尹入三”同例。因此,“戉尹入三”显然是讲戉地的执政官“戉尹”向拉文达的奥尔梅克文化中心政权贡纳3件石磬,“石三(此)磬用”则是讲3件石磬中此件石磬被采纳使用。至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当是奥尔梅克文化所普遍使用的文字极可能就是传入墨西哥的商代后期殷墟普遍使用的甲骨文。联系到前些年陕西周原地区发现的周原甲骨文,其中属于文王时期的文字与殷墟甲骨文具有惊人的一致性,足见商代后期在相当大的地域范围普遍使用统一的文字,[32] 这些逃亡到墨西哥的殷人后裔仍在使用他们故里的甲骨文也就不奇怪了。
四
值得注意的是,奥尔梅克人不仅面貌特征与中国人相近,在生活习俗上与商代殷人也是相一致的。例如商代殷人的坐姿普遍跽坐的方式,殷墟出土的玉器中的玉人即是如此(图15)。在墨西哥的奥尔梅克文化中,我们看到也有相当数量的石雕人像坐姿也是采用跽坐的方式的(图16)。
坐姿是一个民族日常生活的基本习俗,不同的民族往往具有不同的坐姿,这种坐姿的一致无疑也反映墨西哥的奥尔梅克文化中遗留有不少他们的祖先商代殷人的习俗。

图16 墨西哥奥尔梅克文化的跽坐人石雕
墨西哥的奥尔梅克文化遗存中还有不少带有明显非洲黑人面貌特征的人头像,几乎都是带有头盔的武士的形象(图17),西方的中美洲文化研究者多以此为据认为奥尔梅克文明是来源于非洲的文明。[33] 其实这是不妥的,我们看到奥尔梅克文明的突然崛起和繁荣绝非偶然,根据前面的讨论,我们没有理由不认为这个突然崛起和繁荣的文明是商代灭亡后逃亡到中美洲的殷人促成的。这些非洲面孔的士兵头像没有一个是有身体的,这与身躯完整的各种带有中国人面貌特征的神人或儿童雕像形成鲜明的对比。他们可能是被殷人征服的原来从非洲进入墨西哥的非洲黑人,可能在与奥尔梅克文明的主体即从中国来的殷人争夺奥尔梅克文明所在的地区被殷人及其后裔斩杀后以其头颅祭奠殷人先祖的象征。

图 17 奥尔梅克文化中的非洲人面貌特征的士兵人头巨型雕像
所以在奥尔梅克文化的神人雕像前摆放着这些高大的头像,联系到殷墟王陵区商王大墓周围众多身首异处的祭祀坑和中美洲的猎头习俗经久不衰,这应当是一种合理的解释。
中国和墨西哥远隔万里,中间横隔万里海涛的太平洋,殷人是如何远渡重洋来到新大陆,一直是很难想象的。实际上殷人是有相当航海经验和能力的民族。 《诗经• 商颂》中歌颂殷人先祖的《长发》中有“相土烈咧,海外有截”,早在相土的先公时代,殷人已经可以跨越海域征服海外。《殷武》是颂祭成汤的文治武功,诗中说“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记商王为万邦之君王。其中并有“有截其所,汤孙之绪”诗句。甲骨文众多由殷人使用舟楫的象形文字,以迁都著名的盘庚的庙号的“盘”字,甲骨文就是水中荡舟的象形。商代灭亡后,尤其是帝辛(殷纣王)的儿子武庚禄父在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后《逸周书•作雒》说:“王子禄父北奔.,管叔自杀,蔡叔被囚;周公征服熊、盈之族十七国,俘维(淮夷之族)九邑。”

图18 太平洋暖流图
在这种纷乱的局面下,殷人的王室贵族浮海逃亡是很正常的。至于是如何到墨西哥的,目前尚未发现由陆路辗转到墨西哥的任何迹象,合理的解释是他们只有先进入日本海然后在太平洋暖流的推动下进入中美洲(图18)。据说曾经有人做过以木筏从日本海漂流到中美洲的实验,只要带足干粮淡水可以依靠降雨补给是完全可以到达美洲的。当然,殷人是否是这样到达中美洲的。当然,殷人是否是这样到达中美洲的,还可以进一步探讨。但他们确实到达了墨西哥并促成了美洲最早的文明——奥尔梅克文明的崛起和繁荣,成为哥伦布到达新大陆之前最早发现新大陆的亚洲先民应当说是有据可信的。希望有更多的学术界同仁关注这一问题,继续深入探讨。
公元2007年8月4日写于南京石头城下龙江半空精舍灯下
参考资料:
1 Lee E. Huddleston, Origins of the American Indians: European Concepts, 1942-1929,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Austin, 1967.
2 De Guignes, Researches sur les Navigations des Chinois du de l'Amerique, Et sur quelques peoples situes a l'extremite orientale de l' Asie, Rec. de l'Academie des Inscriptions Memorires, vol.28, 1762.
3 Edward P. Vining, An Inglorious Columbias, or, Evidence that Hwui Shan and the Party of Buddhist Monks from Afghanistan Discovered America in the Fifth Century, AD, D. Appleton, New York, 1885.
4 参看刘坤一:《欧美学者对古代中国人到美洲问题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1981年,第1期。5 Robert von Heine-Geldern, The Problem of Transpacific Influences in Mesoamerica, Handbook of Middle America Indians, vol. 4, ed. by R. Wauchop and others,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Austin, 1966.
6 Michael D. Coe, San Lorenzo and the Olmec Civilization, Dumbarton Conference on the Olmecs, October 28-29, 1967.
7 Michael D. Coe, America's Fist Civilization, Princeton, New York,, 1988.
8 Carroll L. Riley and Others, Man across the Sea: Problem of Pre-Columbian Contacts, University of Texas, Austin, 1971.
9 白鸟库吉:《扶桑に就いて》,《地学杂志》19卷225期,明治四十年(1907)9月;桑原隲藏:《テイニングの〈无名のコロンブズ〉——亚细亚人の亚美利加发现说の绍介》, 《三宅博士古稀纪念论文集》。
10 参看王大有、宋宝忠:《图说美洲图腾》,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
11陈志良:《中国人最先移殖美洲说》,《说文月刊》第一卷,第四期, 1940年。
12 朱谦之:《扶桑国考证》, 商务印书馆,1940年。
13 卫聚贤:《中国古代与美洲交通考》,说文社,香港,1970年;又《中国人发现美洲初考——文字与花纹》,石室出版社,台北,1975年。
14 张树柏:《古文明之谜》读者文摘远东有限公司,香港,1979年。
15 张虎生:《石锚物证于殷人东渡辨析》,《拉丁美洲丛刊》,1982年3期。
16 徐松石:《华人发现美洲考》,东南亚研究所丛书,香港,1983年。
17 罗荣渠:《扶桑国猜想与美洲的发现》,《历史研究》,1983年2期。
18 房仲甫:《殷人航渡美洲再探》, 《世界历史》1983年3期。
19 王大有、宋宝忠:《图说美洲图腾》,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
20 H. Mike Xu, Origin of the Olmec Civilization, University of Central Oklahoma Press,1996.
21 参看日本学者贝冢茂树:《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藏甲骨文字•本文篇》 282、327、350、581、688诸片考释,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京都,1960年;徐中舒主编: 《甲骨文字典》,10-13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
22参看日本学者白川静:《殷の世系——いはゆゐ六示について》,《说林》5,1949年。23 参看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第十章,科学出版社,1956年。
24徐中舒主编:《甲骨文字典》578-579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
25 参看日本学者白川静:《殷の王族と政治の形态》,《古代学》3-1,1954年;于省吾:26《从甲骨文看商代社会性质》,《东北人民大学人文科学学报》,1957年2、3合刊; 杨升南:《卜辞中所见诸侯对商王朝的臣属关系》,《甲骨文与殷商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26 罗振玉:《增订殷虚书契考释》卷二、卷十二,东方学会, 1927年。
27金祖同:《殷契遗珠释文》第3叶,中法文化出版委员会,1939年。
28 Lorenzomn Ochoa, Marcia Castro-Leal, Guide Achéologique du Parc_Musee de Laventa, Gouvernement de l’Etat de Tabasco, Villahermosa, 1986.
29我曾以甲骨文月食记录推定商代灭亡的年代是公元前1027年,说见范毓周:《甲骨文月食纪事刻辞考辨》,《甲骨文与殷商史》第二辑,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夏商周断代工程推定为公元前1041年,有误。我最近新推定其年代应为公元前1071年,说见范毓周、周言:《西周金文历谱与历史年代探论》,《史学月刊》2002年1期。
30范毓周:《甲骨文中的尹与工——殷商职官考异之一》,《史学月刊》1995年1期。
3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发掘队:《安阳殷墟五号墓的发掘》,《考古学报》1977年第2期。
32 范毓周:《试论灭商以前的商周关系》,《史学月刊》1981年1期。又Fan Yuzhou (范毓周),Some Comments on Zhouyuan Oracle Bone Inscriptions: A Response to Edward L. Shaughnessy, Early China, Vol. 11-12, 1985-1987.
33 http://www.raceandhistory.com/historicalviews/ancientamerica.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