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2024 第二百零二期
 
Go to English Website
首页 | 文章与评论 | 书评 | 联系我们 | 广告 | 链接
www.ChinaUSFriendship.com
建立兩岸共同體史觀(四):為何應該選擇共同體史觀
作者 張亞中
2012年2月1日


編者按:此文首刊於www.ChinaReviewNews.com2011116日)。

 

(一)顯性台獨:激進無力的分離主義

 

《表2》最右邊是所謂的基本教義派,這也是在台灣民主化以前,追求獨立者的基本論述。顧名思義,「顯性台獨」明確地以建立台灣國為最終目標,他們希望透過公投達到「正名制憲」的目標。

 

目前修憲的門檻很高,任何修憲都已經很困難,以摧毀現有憲法的制憲方式反而更容易。不過,任何有政治常識的人都會知道,這是一個不切實際,而且必然會給兩岸帶來災難的主張。這個主張者人數不多,但是由於其立場堅定,動員能力強,在民進黨初選過程中,經常可以發揮關鍵少數的影響力,而使得其自認為有其市場,而民進黨也因而被其綁架,難以在兩岸政策上做大幅度調整。

 

「顯性台獨」基本上是說說而已,成不了甚麼氣候,因為他們沒有辦法付出任何追求獨立者幾乎必然會付出的代價,即流血。簡單地說,他們自己對於追求台獨的熱情還沒有到「拋頭顱、灑熱血」的地步,台灣社會也不會容許他們以恐怖主義的方式去追求理想,國際社會也不會為激進台獨可能產生的後果背書。

 

(二)隱性台獨:借殼上市的分離主義

 

一群當時民進黨的菁英,很早就看出來必須調整自己的論述。在李登輝已經獲得政權,在台灣已經全面民主化後,他是清楚地瞭解到這是建立「隱性台獨」的時機。所謂「隱性台獨」就是認清楚,明的、激進的推動台獨不可行,暫時隱蔽起來,累積分離主義應該有的能量,等待一個千載難逢的時機來臨。

 

1999年民進黨的《台灣前途決議文》就是「隱性台獨」的產物,他們是知道自己不可能追求一個獨立的台灣國,但是又不願意告訴人民事實,只好換個說法,即暫時接受中華民國這個殼,但是仍以台灣國為最終目標,但是也明確地表示,主權僅及於台澎金馬。

 

「隱性台獨」最大的一個改變,即「公投」不再是為了改變現狀的工具,而是為了「維持現狀」的防禦性工具,認為要改變目前兩岸分離的現狀,必須經由台灣2300萬人的公投決定。他們刻意地曲解「維持現狀」的真義,就憲法而言,當主張中華民國主權限縮時,憲法上的現狀就已經被改變了。所謂「用公投防禦現狀改變說」其實是一種似是而非,自我滿足、自我催眠、不願面對事實的一種說法而已。

 

在策略上,「隱性台獨」還發展出了「穩健台獨」或「柔性台獨」等說法。這些台獨主張者,既務實又有期待。他們是務實地認識到整個國際局勢與中國大陸的崛起不可能讓台獨成真,但是他們更期待一個天上掉下來的機會,例如中國大陸社會的崩解或東亞情勢的結構性變化,這樣他們就有機會實現其目標。

 

「隱性台獨」者與大陸的「統一論」者對於「時間」這個因素在兩岸關係可以產生影響的看法有180度的不同。兩者都認為時間站在自己這一邊。大陸的統一論者認為,只要中國大陸能夠把經濟搞好,讓台灣經濟對其完全依賴,統一必然是水到渠成之事,倘若台灣不乖,只要收緊兩岸經貿的袋口,台灣必然完全就範。「隱性台獨」者認為,利用教育文化的方式,讓台灣人民無論在主權、歷史、制度上,均認同兩岸已經是一個異己的國家關係。台灣經年累月的選舉也的確給了他們創造台灣國族認同的機會,透過選舉操弄或綠營色彩媒體將中國大陸塑造成一個打壓台灣的他群,用以強化台灣本土的我群意識。他們習慣把兩岸稱之為中國與台灣。他們認為時間拖得愈久,這個異己關係的結構愈鞏固,台灣內部就愈來愈沒有人感挑戰這個結構,未來要打破的代價也就愈高。

 

(三)顯性獨台:登堂入室的分離主義

 

「隱性台獨」的再一步退後,或者可以說,為了要解除台灣人民對民進黨的根本疑慮,民進黨有可能往「顯性獨台」的方向轉移。「顯性獨台」與「隱性獨台」最大的不同在於如何看待中華民國憲法。「顯性獨台」明確地表示,不接受目前的「一中憲法」,認為其是舊時代的遺留物,但是他們可以接受中華民國這個國號,不過在政治教育上要拿掉與1949年以前與中華民國有聯想的圖騰,他們準備以「中華民國第二共和」自我定位,主張中華民國已經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領土為台澎金馬,沒有必要再宣佈獨立,也沒有需要再正名,任何改變現狀必須經由台灣2300萬人共同決定。

 

「顯性獨台」與「隱性台獨」的差別,在於前者也開始捍衛中華民國,在面對大陸,由敵視轉換為和平態度,但是兩岸為「異己關係」的定位並沒有絲毫改變。他們也主張要與大陸發展經貿關係,建立一種互惠而不是歧視、和平而不是衝突、對等而不是從屬的關係。他們可以接受兩岸有歷史、文化、血緣上的關係,但是更希望兩岸能夠從地緣政治、區域穩定、經濟利益等地理與經濟角度的著眼,創造一種所謂的兩岸共生共榮、互信互利的美好前景。

 

在這樣以「地理與經濟利益」為基礎,而非民族發展為核心的異已關係的定位下,統一可以是一個選擇,但不是一個必然的選項,強調現階段兩岸是一個互不隸屬、相互獨立的個體。他們也可以主張「不統、不獨、不武」:「不統」是堅持「顯性獨台」的基本立場,也是向美日的承諾;「不獨」意指「不宣佈獨立」,因為他們早就認定台灣早已主權獨立;「不武」則是向北京的道德性喊話,凸顯北京的武力粗暴。這些均可能是民進黨未來面對2012年大選的論述。

 

(四)隱性獨台:黨格分裂的分離主義

 

相對於「顯性獨台」,「隱性獨台」則是一個在論述上充滿邏輯矛盾的主張。一方面不願意否認「一中憲法」,即中華民國主權涵蓋全中國;一方面又主張中華民國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2300萬人有決定自己前途的權利。這是一種國格分裂的論述,「一中憲法」內沒有「台獨」的選項,但是「開放自由選擇」就隱含著「台獨」可以是台灣前途未來的選項之一。

 

雖然在憲法上,「隱性獨台」維護「一中憲法」,但是在歷史文化教育上卻已經將1949年以後的中華民國從中國史部分抽出,放在台灣史部分。例如目前正在審訂的高中第一學期的「台灣史」部分,單元依次為:早期台灣、清朝統治時期、日本統治時期、中華民國時期:當代台灣。在高一第二學期與高二第一學期前半段「中國史」部分,單元依次為:先秦時代、秦漢至隋唐帝國、宋、元、明與盛清時期、晚清之變局、中華民國的建與發展、當代中國與台海岸關係。其中當代中國單元的具體主題為:毛澤東黨國體制的建和發展、鄧小平格局下的政治經濟發展、中共外交政策和海峽岸關係的演變。

 

在外界眼光看來,馬英九政府毫無疑問的不是個分離主義者,但是在他任內所規劃的高中歷史教科書竟然出現了分離主義的史觀。新的歷史教科書仍然維持「台灣史、中國史、世界史」的依次教學脈絡,沒有更動李登輝時代啟動、陳水扁時代所留下來的同心圓結構。馬政府的歷史教科書雖然沒有明說中國史是否是外國史,但是確定中國史與台灣史並列,兩個是不同的歷史軸線。1949年以前的中華民國是放在中國史,但是1949年以後的中華民國則是放在台灣史的部分,而非放在中國史的部分講授。

 

或許北京會感到很高興,因為台北的中華民國政府已經在教科書中把中國歷史的正朔地位讓給了北京。在中國史部分,1949年以後的歷史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來接續,並在教科書中承認,這是「當代中國」。這反映出台灣目前的主流心態:「不想與你爭正統了,你是你,我是我,中國由你代表,我只是台灣。做生意可以,其他就不要多說了吧」!

 

這樣的歷史教科書確定了兩岸是一個異己關係。一個大哉問:「中國史到底是不是我們的歷史」?這個問題也許在教科書上沒有回答,但是在教科書的排序上,卻回答了:中國史從1949年以後不是中華民國的歷史,「一邊一國」的史觀已經形成。但是由於國民黨在政綱上仍然沒更動「一中憲法」,因此,我們以「隱性獨台」稱之。另一個比較通俗的名詞就是「偏安」,希望可以承續自己的法統,但是又不願意再與對手爭正朔,滿足現狀的安逸。簡單一句話:得過且過。

 

站在「一個中國」的立場,「顯性獨台」、「隱性台獨」、「顯性台獨」所展現出來的心態就是「逃」,「隱性獨台」(偏安)則是「避」,即碰到自我定位問題,能閃就閃,能躲就躲。相對於前三者在主權、治權立場上的明確,偏安者則說不清楚。因此,在論述上,「隱性獨台」不是「顯性獨台」的對手,當「顯性獨台」只要做一件事,即宣佈接受中華民國,並向國民黨發出一項質疑,要國民黨說清楚,「中華民國的主權到底是否涵蓋全中國,還是只是限縮在台澎金馬」,它就可以等著看國民黨慌亂解釋、自亂陣腳了。

 

(五)分離史觀的災難與虛幻:貓鼠論與抓貓論

 

以上四種論述,無論是顯或隱、台獨或獨台都是屬於分離主義的範疇。記得《中國評論》社長郭偉峰在20104月日本的本栖會談中提出「貓鼠論」,衍生如果兩岸在認同上出現了貓鼠而非貓貓關係,那麼兩岸必然會矛盾而無法和平相處。換言之,如果台灣方面堅持自己的整個中國認同,那麼即使兩岸目前在權力是屬於不稱的狀態,北京還是得對台北給予尊重。只要兩岸在主體身分上是一致,不應該發生異類相殘的情形,更何況,依照郭社長的說法,用年歲來算,台北方面已是百歲老貓,北京只是個剛剛耳順的六十歲小貓,雖然老貓外在「實力」稍差(即物質權力較小),但是兩個在一起,小貓還是得對老貓多尊重與讓利些。從「貓鼠論」的簡單寓言,可以清楚地瞭解,獨台與台獨最終會是一個災難。由「貓鼠論」更可以看出,當「隱性獨台」與「顯性獨台」合流時,表面看起來似乎分離主義的趨勢逐漸形成,但是這股力量愈強,兩岸的災難可能性就愈大。

 

我也願意提供一個「抓貓論」來比喻獨台與台獨理論在現實世界中的虛幻:「隱性獨台」是在一間黑房間裡面抓黑貓;「顯性獨台」是在一間沒有黑貓的黑房間裡面抓黑貓;「隱性台獨」是在一間沒有黑貓的黑房間裡面抓黑貓,然後大聲叫說,「抓到了」;至於「顯性台獨」則是走出黑房間,雙手空空,但是仍然大聲向眾人說:「黑貓在這裡!」

 

四、為何兩岸共同體史觀與論述是最佳選擇

 

在討論完分離主義的相關論述後,回到我們要討論的史觀、論述與政策三者的關聯。

 

前面提及201010月間曾走訪上海、廈門、北京等地請益。在此要特別值得感謝的是,北京國台辦的研究局長黃文濤先生在廈門大學的會議中,對於北京目前的史觀提出了補充的見解。他認為在我所提出的「統一史觀」與「內戰史觀」之外,2008年底胡錦濤先生的胡六點可以視為一個新的史觀與論述,黃局長提出了「民族發展史觀」的說法。這樣的詮釋,的確補足了我在評析北京論述與史觀的不足。

 

與兩岸目前各政黨與兩岸統合學會對於兩岸史觀、論述與政策的比較製表如下,由於篇幅,不再遂欄解釋。

 

 

 

(一)為何統一史觀講不過分離史觀?:人性的一面

 

或許很多人會認為,即使分離史觀與論述在現有的政治現實下是不足取,為何在台灣接受的程度逐漸提高,甚而連國民黨也參與了建構工作。在<共同體:兩岸統合與第三憲的樑柱>(《中國評論》,200910月號)一文中已經詳細地陳述了兩岸認同為何會持續折裂的政治與社會因素。在這裡討論一點,即為何「統一論述」總是無法說服「分離論述」?我們必須冷靜且客觀地看這件事。

 

聯合國在成立時只有51個國家,現在已有190多個會員國,而在這段期間,完成統一的只有南北越、南北葉門與東西德。簡單的結論:尋求獨立的國家遠遠超過要合併統一的國家。中國有句俗語,「寧為雞首、不為牛後」,「當家作主」總是比「共體時艱」或「我們都是一家人」較容易有號召力。如果從個人來看,大多數小孩子在成年有能力以後,多不希望與父母住在一個屋簷下,而希望自己能夠獨立成家立業。這也是為何「回歸」或「合併」的論述總不是「分離」論述的對手。

 

另外,就像不願意面對問題、追尋「安逸」,也是人的某些天性一樣,「偏安」符合一些弱勢政權的習性。南宋與東晉的偏安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嗎,他們在南方已經有了豪宅沃土權位,何必再回到北方去爭去搶?祖逖的故事是大家都熟悉的,祖逖企圖北伐,朝廷既不給人,也不給糧草,一切任由他自生自滅,這樣的朝廷「偏安」政策當然也就決定了東晉「小朝廷」的格局。

 

回到我們個人的例子,在福建時碰到很多早期從山東或山西來的朋友,對他們而言,南方是太好了,他們承認北方是他們的故鄉,但是自己的家與事業都在南方,慢慢地,他們不想再回去,也回不去了。故鄉成為了他鄉,個人尚且如此,政權更是如此,偏安也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事了。昔日還有豪情與大陸競逐下的台灣,看到日益崛起的中國大陸,逐漸失去信心,「偏安」也就是在「恐懼」下的必然心理反應。國民黨的馬英九不就是正在走這條路嗎?

 

不過,這些偏安的政權總是會想一些正當的理由告訴自己,他們不會說沒有能力與氣魄去爭天下,而會說,北方政權的文明素質不高,不想與其為伍。南宋不就是這個例子嗎?前面提過,龍應台「請用文明來說服我」的說辭,民進黨將台灣民主「神化」,不就是同樣的心態嗎?

 

由於獨立或偏安有太多人性的理由,統一的道理總是沒有辦法說服分離主義者,所以,歷史統─幾乎從來不是用講道理,而是用流血的方式完成。

 

(二)共同體史觀可以化解分離史觀:尊重與包容是正道

 

如果事實發展果真如此,那麼兩岸之間真的只有暴力解決的宿命嗎?不然!兩岸共同體的史觀基本上是一個民族共同發展的史觀,「一中三憲」的主張,確保兩岸互為主體,又共有主體,它們不是「單一」或「分離」的二重選擇。「兩岸統合」則是透過共同體的建立,兩岸如何由「合(主權)有分(治權)、分(治權)求合(治權)」的途徑。在這樣的共同體機制下,「權力不對稱」並不會造成被併吞或消化的結果,反而是透過共同體的建立,讓兩岸在整個中國人的事務上可以「共同治理」。

 

如果「統一論述」說不過「分離論述」,那麼「共同體論述」絕對可以化解「分離論述」。畢竟這不是一個互為獨立的原子社會,而是一個相互依存的有機體世界。兩岸更是無論在歷史、地理與未來都是一個命運共同體,面對這一個事實,要一昧追求分離,還是尋求共同體的雙贏,道理是再清楚不過了。

 

相對於「統一」與「分離」是光譜的兩端,「共同體」卻與「統一」更近了,兩者的史觀與論述有高度接軌性。這也是為何在文章中多次呼籲我們應把兩岸目前的「和平發展期」定位為「統合期」或「共同體期」,並以此為努力的近程目標。

 

寫到這裡,基於篇幅,應該告一個段落了。期待下一篇文章繼續再論兩岸共同體史觀。

评论

如果您想评论这篇文章, 请先点这里免费注册!
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
如果您忘记您的用户名或密码,请重新注册!

遵守阅通公司提供的任何行为准则或其它通告;
保密您的服务账户密码;
如果您获悉与本服务有关的泄密行为,请立即通知我们。
自行配备上网和使用电信增值业务所需的设备,自行负担个人上网或第三方(包括但不限于电信或移动通信提供商)收取的通讯费、信息费等有关费用。
保证自己在使用各服务时用户身份的真实性,正确性及完整性。如果数据发生变化,您应及时更改。在安全完成本服务的登记程序并收到一个密码及账号后,您应维持密码及账号的机密安全。您应对任何人利用您的密码及账号所进行的活动负完全的责任,阅通公司无法对非法或未经您授权使用您账号及密码的行为作出甄别,因此本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
评论:


張亞中博士為兩岸統合學會理事長、台灣大學政治 學系教授。张亚中为德国汉堡大学哲学暨社会学院哲学博士、台湾国立政治大学政治学博士。张亚中目前专书著作已逾十本,包括《两岸主权论》、《两岸统合 论》、《中国大陆与两岸关系》、《欧洲统合:政府间主义与超国家主义的互动》、《美国的中国政策:围堵、交往、战略伙伴》、《全球化与两岸统合》等书,均 为相关学术领域之d重要着作。新著《开放政治市场》(联经出版)一书,阐述其个人的新政治思想。專訪見凤凰網:http://v.ifeng.com /opinion/taiwan/201009/ad395393-b10f-4aff-a64f-f2d44271eed2.shtml
Copyright © 2007 China-U.S. Friendship Exchange,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 使用规则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