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2024 第二百零二期
 
Go to English Website
首页 | 文章与评论 | 书评 | 联系我们 | 广告 | 链接
www.ChinaUSFriendship.com
10位專家與讀者評論《訪談湯瑪士‧P‧M‧巴奈特博士—《群雄並起:後布希時代的美国和世界》作者》(二)
作者 李志鐘 艾德華‧麥克林 揭鈞 張一程 顧屏山 麥可∙利威 不具名讀者等
譯者 王勝煒

2009年3月1日


#4 評論者張一程,芝加哥地區的保險與金融經紀,經常發表有関保險、時事、社会問題和社區事務方面的文章,並担任專業大会或研討會的演講佳賓

 

評論巴奈特对問題一的回答:

 

1) 扭曲,扭曲,再扭曲。充滿了先入為主的偏見和()欺騙,曲解事實。

2) 过份美化馬歇尓計劃和協助日本及亞洲四小虎經濟崛起過程中美国的目的和角色。

3) 美国的过度花費被扭曲成願意負債以幫助他人。

4) 美国軍事力量遍佈全球,被描绘為他国提供安全保障。

5) 毫無根據地指說,如果美国軍事力量不佈在亞洲,中、印、韓、和其他亞洲国家就會爭戰。

6) “虛偽他才是!

7) 他要中国担當更大的軍事角色典型的美国心態,即用軍事力量解決所有的問題 (雖然他認為中国的人民解放軍應該承担全球安全的一些責任)

8) 関於美国在中東灑熱血” —為什麼他不首先反省,這是美国人製造出來的?!非旦不羞愧和後悔,他認為美国在中東灑熱血是高尚的。

9) 荒謬。他要中国人在美国先前製造了問顯的中東或其他地方灑熱血。

10) 50多年以前中国總理周恩來提議亞洲国家(及世界所有国家)和平共處。美国对中国的錯誤政策和態度製造了亞洲国家之間的不信任和敵对。

11) 拒絕回答如何重建世界信心與信賴的問題,他反而調頭轉問中国要做什麼。他不是学者,他是政客,他不是想解決問題和找尋答案的人。

 

評論巴奈特对問題二的回答:

 

1) “聯合国没作為” —為什麼不責怪美国!! 以色列未曾遵守聯合国決定的原因是有美国在後頭做靠山!

2) 從前美国能够得心應手,影響和控制許多小国家,所以美国那時不会說聯合国没作為。

3) “為你們的經濟利益而戰、而殺人、而死” —典型的美国心態:i) 每一件事情都是為了經濟利益,而非更高層次的境界或原則;和ii) 以軍事解诀問題。中国人,小心! 有人给你們戴高帽,讓你們覺得飄飄然,但是他的用意是拉你和他一起跳海!

 

評論巴奈特对問題七的回答:

 

再次強調他意欲亞洲承担更活躍的軍事角色:i) 這是美国对扮演世界警察角色感到精疲力竭的一個反映; ii) 他很瞭解亞洲人不具侵略性 (日本人除外),而亞洲人 (包括中国人) 的軍事力量將不会对美国構成威脅,有別於許多美国政客們的恐懼黄禍心態、或政客們玩弄黄禍恐懼而獲取政治利益;和iii) 他仍然具有以軍事力量解決問題的心態。

 

評論巴奈特对問題十一的回答:

 

1) “北京必須加速此種合作” —為什麼不是華盛頓必須加速此種合作??

2) 如果美国不断地以自私而不守規的方式行事,繼續賣武器給台湾和表示敵意 (“中国的軍事不够透明中国的軍力是美国的一個威脅等等) ,繼續派間諜飛机和潛艇接近中国,繼續不履行对中国的承諾,中国如何與其合作?!

3) 依然是一種美国可以命令別人而別人必須服從它的心態 (嘿,法国人并不買美国優越感的帳)

 

評論巴奈特对問題十二的回答:

 

1) 世界不是因為有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而必須面對恐怖份子的攻擊,而是因為美国人的外交政策、歧視 (反穆斯林和其他人) 、不公正 (偏袒以色列) 、傲慢和其他一些不當的行為 (譬如在支持一些獨裁政權的同時,又公開指責一些国家不民主) ,孕育了恐怖主義和培養了恐怖份子。如果美国不改變它的態度、政策和行為,恐怖份子將会無所不在,而不局限於阿富汗或巴基斯坦。(1998年我在馬來西亞,美国副總統阿尓高尓到那兒去參加一個国際會議,他一下飛机就開口批評馬來西亞的內政,馬來西亞人十分氣憤。如果10,000個馬來西亞人裡頭有一個人走極端想給美国人一點顏色,那就会有超过200個恐怖份子能找到路子攻擊美国人!)

(9/11攻擊之後,美国許多基督教電台的廣播節目詆譭回教徒。原先我打開收音机是想聽一聽聖樂或福音,但聽到他們對回教徒所做的攻擊,我祇好關掉收音机,不願意再聽下去。)

2) 他認為經濟連接是解決恐怖份子問題的答案,然而他不去檢討,在表面上,他的美国同胞雖然有最先進而最廣濶的連接,但他們同時又對世界如此的無知,他們如此的自私,以致於他們認為他們不需要瞭解他人和與他人相處。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不是因為缺乏連接而滋生恐怖份子,並成為他們的大本營,而是因為美国人被政客和媒体操弄而缺乏精神、智慧的連接之後,他們又容許他們政府行為鹵莾和心懷惡意待人不正所致。他祗要求别人做出改變,不要求美国人改變。如果他誤判了問題的癥結,他怎麽能够想出有意義的解決之道?

 

評論巴奈特对問題十三的回答:

 

他沒有解決以色列-巴勒斯坦問題的方法,他甚至忽略了這個議題的重要性。事實上,过去幾十年以來的中東問題,或多或少、直接或間接地,都受到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情況的影響,例如,因為美国人不公平地支持以色列,得不到回教徒的尊敬與信任,他們就不應該責備伊朗人發展核子技術。似乎全球化就是治世界百病的萬靈丹。

 

評論巴奈特对問題十四的回答:

 

他要中国運用美国經驗,計謀搞垮一個外国政府。這仍然是典型的美国心態,就是美国人能肆無忌憚,為所欲為

 

評論巴奈特对問題十五的回答:

 

1) “台湾具有成熟的民主” —胡說八道。

請看2009210日香港文滙報的一篇文章,它細述了美式民主的缺失。

2) “中国的统一是個微小而倒退的思想” —一個典型的美国人心態,就是对別人的歷史、文化、主權、領土完整、民族感情與驕傲缺乏尊重;又是放棄原則遷就經濟利益。這表示美国人並不真正想中国統一(即使早些他曾提到美国樂見中国的和平統一)讓你們的隣国緊張?在這個議題上的立場令我困惑

3) 如果中国不能 (或沒有)與台湾重行統一,那如何能有亞洲聯盟?他的邏輯何在?他總是扭舌歪嘴說話,好讓美国人無須面對台湾問題。他想在空中畫餅(亞盟、亞洲版北約) 好安撫中国,讓中国忘記台湾,讓其永久脱離而去。

4)中国的舉動需要像個大人” —可是美国的舉動需要像個有礼貌的大人。

 

評論巴奈特对問題十六的回答:

 

雖然他有一個孩子是從中国領養的,我希望他永遠不会成為美国驻中国的大使。我希望能做中国菜的人做驻華大使,因為他会更瞭解中国文化和哲学 (哈哈!)

 

評論總結:

 

許多扭曲和誤導,沒有提及或承認美国曾經做过許多錯事,而在全世界引起了很多問題;过分美化美国过去560年所做所為的目的和結果;沒有檢討美国和美国人的錯誤,因此美国似乎無須做任何改進;仍然存有美国處於發号施令地位而他国必須服從美国命令的心態;他根本不想找出問題的根源並提出補救之道,他想用輕描淡寫、避重就輕的手法要世人忘掉那些問題;把所有的議題擱置一旁,跟著美国人一起走;他要以全球化推動世界前進;仍然在心理上保有号令世界的美国優越感,只不过轉变美国的絕对軍事力量為邀請亞洲共同承肩負担(他美其名為責任)。我很懷疑他能做出任何有意義的事情!

 

 

#5 評論者顧屏山博士, 德勤全球公司中国服務組的特別顧問, 也是美国百人会和太平洋国際政策会成員, 其個人部落格為www.georgekoo.com

 

巴奈特博士对許多問題给予了廣濶而謹慎的回答,的確是一位名不虛傳的多產作家。他的一些觀點給人們提供了挑毛病的机會,不过我不是其中之一。我很高興,我們繼續擁有不过份相信震撼與敬畏就能解決所有問题的軍方顧問。

 

然而,任何提及中国間諜活動的言論都会牽動我不由自主的反應,因此我想發表一些他所提及有關工業間諜活動的看法。也許是我過份敏感,我感覺到在這個国家裡有一種想法,認為美国正為來自中国的間諜們而發狂。

 

這種想法在1998年的考克斯委員會聽証会上被極度地嚴重化,聽証会所引發的歇斯底里,直接導致了李文和鬧劇的產生。最近我們獲悉的消息是,中国與其派代表團來美国竊取机密,正在想辦法告訴我們他們的机密。這種不尋常的流言轉變,竟出自於一位前空軍部長之口。

 

工業間諜活動亳無疑問的確存在,涉嫌人在被逮捕之後,將面对訴訟和牢刑,這種活動的罪名也適用於被雇用的人員,以防止他們向競爭对手投誠或甘脆令勁敵公司失衡。不管是何種情況,我想提醒巴奈特博士小心,避免做出錯誤的假設,視貪婪所驅使的個人行動為外国勢力所主導的国家政策當然,除非他比我們在這種事情上知道得更多。

 

 

#6 評論者為一位不具名讀者

 

1) 蓋特納: 对於他人以蓋特納引用奥巴馬選舉語言,為蓋特納在国会財政部長提名聽政会上的错言做出解說之事,美国勞工部長羅伯特萊奇和巴奈特两人都將之淡化為普通的国內消費之言,不是对国際發声。不幸的是,像這樣嚴肅的一個指責,將更会激發美国目前对中国的敵意,更不用提中国認為這個人公開对其国民引用一国總統之言,会做出何種解釋了。我確信中国從前也有類似之舉,但這不能當做藉口,用來做出這種使得美国或者中国只能更加損害彼此,好像两国之間的惡意與誤解還不够似的愚蠢行為。此外,如果所言確屬不,為何說謊?是不是我們有通行証,可以在国內謊言他国,因為我們以為說他們壞話的時候,他們会不聽或者不在意?這似乎太虛偽、太愚蠢了。我確信中国的国民不会漠視這個我們希望他們淡忘的演說,而且他們必然感覺受到了觸怒。簡而言之,蓋特納的演說也許容易為美国人所淡忘,但是它能够以無可預見的方式,啟動两国之間一串有害的連鎖反應。

 

2) 中国是美国的最大終極威脅:這是另外一個你想知道巴奈特想法的問題:為什麽許多美国民間和軍方高層領袖一直談論,美国需要為未來面对中国是美国的最大終極威脅而做好準備?如果這是美国对中国的長期姿態與政策,這两個国家如何能談論合作?因為在未來的幾十年裡,中国將会受困於無數嚴重的国內問題,它如何能找到足够的資源或人力與美国一起作戰?這不是個愚蠢的自殺行為嗎?我們必須約束幻想,以免它流害更好的判断,而成為事實。

 

3) “旣非朋友也非敵人的中国政策:我想知道巴奈特对奥巴馬的旣非朋友也非敵人的中国政策想法,它有異於所有前政府的中国政策。

 

 

#7 評論者麥可利威,国際脫口秀節目主持人、八本書的作者,職業樂觀主義者,網址http://www.pointoflife.com/

我的反應是….我們也許並不瞭解事實的真相為何,然而,只要我們不完全依賴意見,一切都会很好。

 

 

#8 評論者為兩位不具名讀者(相互討論)

 

A巴奈特挑戰中国,認為它應採取更多的警察行動,包括派人民解放軍去阿富汗。我認為中国不会這麼做,它已經取而代之,採取了另外一種方式在那兒修路和搞基礎建設 (《通往伊斯蘭堡的道路經过北京(和德黑蘭》,作者帕拿格卡納,http://www.foreignpolicy.com/story/cms.php?story_id=4664) ,中国與美国的外交政策有根本性的不同。中国近代百年以來歷經戰亂,現在他們寧願交朋友而不願與人為敵。

 

B依我的觀點,即使聯合国贊同,中国也不会向世界任何一個地方派兵,因為他們不想被視為一個具侵略性的国家。我同意你的說法,中国與美国的外交政策有根本性的不同,不僅是程度上的不同。

 

A我对巴奈特認為美国的伊拉克戰爭是為了保護中国經濟利益的說法,感倒困惑,而且他又說,中、印、日、韓在歷史上,從未同時強盛。是不是我讀的歷史與巴奈特不同?

 

B伊拉克戰爭無論如何也是師出無名,中国只是不支持美国在那兒冒險的許多国家之一。我对歷史的瞭解如下:

 

許多世紀以來,中国都是一個大陸強權,直到西方列強崛起以後。做為一個強權,中国從未尋求以武力統治隣国,僅有的幾次例外為安南 (越南)、新疆和西藏。中国發現以一種不对稱的朝貢制度(朝貢国得到的比付出的更多)講和,比維持強大的武力花費更少。就蒙古人的例子來說,中国因為無法打敗他們,便以修建長城取而代之。

 

印度,直到英国大致地將許多城邦湊合到一起,從來不是一個国家。印度是一個文化和宗教、甚至物質文明之地,但是從來不是一個足以被稱做武力強權的統一個体。

 

日本,直到它目睹中国如何被西方列強侵佔,迅速地做出反應而實行現代化之前,也不是一個令人畏懼的強權,它以西方列強做為崛起的典範。在最長久的一段時間裡,擁有最巨大強權的是英国,不是美国。

 

韓国由於不幸的地理位置,是中国與日本之間的緩衝国。韓国永遠無法希望成為一個偉大的強權,但也許可以成為一個區域性的強權。

 

不過,整体而言,巴奈特不是布希類型的人物,也許,這是一個好的出發點,可以進行更多的对話與瞭解。

 

A我同意。更多的对話也許無法解決所有的問題,但是必然会避免因為誤會而產生許多錯誤。

 

 

#9 評論者為一位不具名讀者

 

除了郵政服務,美国政府還擁有什麽其他企業,如巴奈特在問題九的回答中所言,足以掌握美国所有商業的25%?在中国,這個數額大約為30%。根據這兩個數據,這两個国家在資本主義運作方面已經十分接近。

 

 

#10 評論者為一位不具名讀者

 

幾千年來,中国一直是56個民族的大熔爐。中国不像美国接受許多移民,但是中国人幾乎移民至世界上每個国家,目前約有5,000 萬中国人居住於海外。他們將中国文化與傳統帶去他們新的国家,同時也尊重和融入在地国的文化與傳統。這種安静而和平的人類大遷徙,在过去的2個世紀以來更為顯著,他們可以名正言順地被稱為現代全球化的拓荒者。

评论

如果您想评论这篇文章, 请先点这里免费注册!
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
如果您忘记您的用户名或密码,请重新注册!

遵守阅通公司提供的任何行为准则或其它通告;
保密您的服务账户密码;
如果您获悉与本服务有关的泄密行为,请立即通知我们。
自行配备上网和使用电信增值业务所需的设备,自行负担个人上网或第三方(包括但不限于电信或移动通信提供商)收取的通讯费、信息费等有关费用。
保证自己在使用各服务时用户身份的真实性,正确性及完整性。如果数据发生变化,您应及时更改。在安全完成本服务的登记程序并收到一个密码及账号后,您应维持密码及账号的机密安全。您应对任何人利用您的密码及账号所进行的活动负完全的责任,阅通公司无法对非法或未经您授权使用您账号及密码的行为作出甄别,因此本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
评论:
Copyright © 2007 China-U.S. Friendship Exchange,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 使用规则 联系我们